江苏省常州市着力写好事业单位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

【来源:中国机构编制网 | 发布日期:2023-05-17 】     【选择字号:

 

        作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地区之一,江苏省常州市优化布局结构,完善制度机制,强化公益属性,通过跟踪问效、盘活资源、强化监管等方式,着力写好事业单位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,推动机构职能人员深度融合、协同高效。

  一、注重跟踪问效,推进系统重塑和功能再造

  结合新形势新任务,强化督查问效,调整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,理顺职责边界,确保改革成果落地生根。一是“回头看”跟踪调研。重点查看单位撤并组建、职责履行、人员划转是否到位,政事权限清单界定执行是否清晰,职责任务与人员编制配备是否匹配等情况,对改革中调整力度较大的单位,根据职能定位综合研判、提出建议,推动流程再造、深度融合。试点工作完成后,又进一步调整优化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、公园管理中心等7家事业单位职能和内设机构,两两整合市公安局、医保局下属4事业单位。二是立体式评估问效。开展轮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。选取所属事业单位为新设立、整合重组、职能调整较大的党政部门,综合评估政事权限清单执行、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等指标,提出优化职能配置、科学统筹编制资源、规范登记管理等建议;选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,综合评估机构运行、履职尽责、规范管理等指标,提出优化人员配置、加强编外用工管理、强化业务办理等建议。三是分领域理顺机制。梳理存在问题,分类别、分领域优化调整事业单位职责、编制、隶属关系等,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。深化机构职能编制规定、政事权限清单和事业单位章程“三项机制”应用,督促涉改单位全面推行章程管理。重新规范8家市属公立医院党政管理机构和相应职数,推动公共卫生科室建设,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。按照依法合规、统一规范、分类处理、稳慎有序原则,及时锁定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,深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。

  二、全面盘活资源,推动科学配置和挖潜创新

  将改革中收回的编制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、教育医疗民生领域倾斜,优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。一是逐步消化,收紧编制。将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政策性超编问题纳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,每年集中对账,逐步推进整改。推进组织选调和公开选调,对人员富余的事业单位进行分流。对工勤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,工勤人员退休后编制应收尽收。二是科学统筹,管好编制从改革收回编制中,调剂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近800名,确保以县为单位完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标任务。聚焦公共卫生、文保考古等领域,配足配强专业力量。三是创新管理,用活编制。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教师“局管校用”“县管校用”管理体制,实行“执行校长+中层干部+专任教师”组团式交流轮岗模式,进一步创新人员编制资源流动方式。建立“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”,对确需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但没有空余编制的单位,由机构编制部门统筹安排

  三、强化监督管理,促进规范履职和高效服务

  改革任务完成后,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事业单位规范管理上,注重在常态化监管、高效能服务、高质量考核上下功夫,进一步巩固扩大改革成效。一是以严格监管促进规范履职。综合运用实名制信息核查、年度报告公示、机构编制统计年报等监管手段,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方式,加强事业单位日常监督管理。二是以高效登记促进顺畅运行。及时编制办事指南和流程图,对撤销整合事业单位变更登记、注销登记、资产处置等做到一次性告知。实施“容缺受理”、简易注销、全流程网上办理,全面压缩登记管理时限。三是以双向考核促进高效服务。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,将落实事业单位改革任务、“三项机制”执行情况纳入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;与组织、人社、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市属事业单位综合考核办法,激励事业单位高效履职、担当作为。(拟稿人:房李、朱琼飞 )

体制改革